比特幣是第一種也是最著名的加密貨幣,它運行在使用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網絡上。2008年,一個使用中本聰假名的個人或團體發布了一份名為《比特幣:一個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》的白皮書,將比特幣介紹給世界。作為第一種加密貨幣,比特幣開創了一種關於金錢和金融系統的新思維方式。
比特幣歷史上的關鍵里程碑:
比特幣白皮書(2008): 中本聰的白皮書提出了一個不依賴信任的電子交易系統。它介紹了一種稱為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帳本概念,該帳本透明且永久記錄所有交易。
創世區塊(2009): 比特幣的第一個區塊,稱為創世區塊,於2009年1月由中本聰挖出。這一事件標誌著比特幣區塊鏈的開始。
第一筆比特幣交易(2009): 2009年1月,中本聰向計算機科學家哈爾·芬尼發送了10個比特幣,這是有史以來第一筆比特幣交易。
披薩交易(2010): 2010年5月,使用比特幣進行的第一筆已知商業交易發生,當時程序員Laszlo Hanyecz用10,000比特幣買了兩塊披薩,當時價值約30美元。這一事件現在被慶祝為“比特幣披薩日”。
門頭溝交易所-Mt. Gox(2010-2014): Mt. Gox是最早的比特幣交易所之一,2010年推出,成為比特幣交易的最大平台,直到2014年因大規模黑客攻擊導致約850,000比特幣被盜而倒閉。因英文發音與門頭溝近似,所以在中文圈被稱為門頭溝交易所。
絲路(2011-2013): 比特幣因作為絲路網站上交易的首選貨幣而聲名狼藉,絲路是一個暗網市場,用於交易藥品和其他非法商品。2013年,該網站被FBI關閉,其創始人被判終身監禁。
監管關注(2013年至今): 從2013年開始,當美國參議院舉行聽證會討論這種貨幣時,比特幣開始吸引世界各地監管機構的重大關注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各個國家已經制定了管理或禁止使用比特幣的政策。
價格大幅波動(2013-2021): 比特幣經歷了重大的價格波動,在2013年底接近1,000美元之前崩盤。它在2017年底超過19,000美元,再次崩盤,並在2021年4月達到超過64,000美元的歷史高點,以及2021年11月近69,000美元的高點。
主流接受度提高(2020年起): 比特幣在主流金融機構和企業中的採用率有所增加,公司如PayPal允許進行比特幣交易,Tesla短暫接受比特幣購買汽車並投資15億美元購買比特幣。2024年1月11日,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(SEC)已批准了來自貝萊德、富達、ARK等公司的10個比特幣現貨ETF申請,這些ETF在前四個月內總共吸引了約120億美元的淨流入。主要投資者包括Millennium、Schonfeld、Aristeia等對沖基金,以及威斯康星州投資委員會等養老基金,以及摩根士丹利、法國巴黎銀行等領先銀行。
經濟效應
貨幣政策: 與傳統貨幣不同,比特幣的供應上限為2100萬枚硬幣,預計將在2140年左右達到。這一上限旨在防止通貨膨脹並模仿貴金屬的稀缺性(和潛在的價值)。新的比特幣通過挖礦過程引入市場。
挖礦: 比特幣挖礦涉及使用高功率計算機解決複雜的數學問題。第一個解決問題並驗證交易的礦工將獲得比特幣獎勵。這個過程同時保障了網絡的安全並驗證交易。這些問題的難度調整以確保大約每十分鐘創建一個新區塊。
市場動態: 比特幣的價值不是來自物理屬性或中央權威,而是來自其用戶和潛在買家及賣家的共識。這使得它的價格高度波動,受市場需求、投資者情緒、政府法規和技術進步等因素的影響。
採用和使用: 比特幣被越來越多的商家和服務提供商全球接受。其特性使其可用於多種目的,從交換媒介到價值儲存,或作為投資資產。在貨幣或金融系統不穩定的地區尤其具有吸引力。